开学季,除了行李和梦想,还有一堂特殊的“第一课”正在悄然上演。不同于以往的校规校纪和专业介绍,这堂课的老师是来自公安部门的网警,而课程内容则聚焦于一个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的议题:网络安全

当无数新生踏入大学校门,面对全新的环境和网络世界时,兴奋之余,也意味着他们将成为网络诈骗的潜在目标。骗子们早就磨刀霍霍,利用各种“开学季专属”的骗局,企图从涉世未深的学生们身上捞一笔。

那些针对新生的“专属”骗局

网警们在课堂上揭示了几个高发骗局,每一种都让人细思极恐:

  1. “冒充熟人”类诈骗:新生报到后,骗子会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新生信息,然后冒充辅导员、老师或学长学姐,以缴纳学费、购买教材为由,要求新生转账。有些骗子甚至会冒充家长,以“被绑架”“出车祸”等紧急情况索要钱财,利用的就是新生与家长的信息不对称。
  2. “兼职刷单”类诈骗:很多学生想利用课余时间赚取零花钱,而“轻松月入过万”的兼职广告便成了诱饵。骗子通常会先给你尝点甜头,让你完成几笔小单,然后当你投入大笔资金后,就以“任务未完成”“系统故障”等理由拒绝返还本金,甚至将你拉黑。
  3. “注销校园贷”类诈骗:有些学生曾接触过校园贷,骗子便抓住这一点,自称是“客服”或“银监会人员”,声称要帮助你“注销校园贷账户”,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。在他们的诱导下,你不仅会泄露个人信息,还会将骗子提供的“账户”里的钱全部转走,最后才发现自己背上了新的债务。

网警给出的“防骗指南”

为了保护自己,网警们给出了几条简单却实用的“防骗指南”,每一条都值得牢记:

  • 不要轻信陌生人:无论是QQ、微信还是电话,只要对方提及转账或索要个人信息,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或直接与本人核实。
  • 不贪小便宜: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,任何轻松赚钱的兼职,都要多留个心眼。记住,天上不会掉馅饼,只会掉陷阱。
  • 保护好个人信息: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、手机号等信息,绝不轻易透露给任何人,更不要在来路不明的网站或链接上填写。
  • 遇到可疑情况,立刻报警:一旦发现被骗或遇到可疑情况,第一时间向学校保卫处或当地警方求助。

这堂特殊的“第一课”,没有华丽的PPT和深奥的理论,只有真实的案例和真诚的提醒。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授,更是一次触及灵魂的警醒。

希望所有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们,都能将这堂课牢记在心。在追求知识和梦想的道路上,请务必保护好自己,让网络世界成为你成长的助力,而不是危险的温床。

最近AI比较热门,想了解更多AI创作软件工具请关注AI人工智能网站–人才库AI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